时间:2018-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到莫斯科有两趟国际列车,最快的K3需要5天时间、左右的票价,而坐飞机只需要8个小时、左右的票价。什么样的沿途风景会值得你选择慢15倍又贵3倍的旅程?而在这条漫长的横穿西伯利亚的大铁路上,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死忠铁路旅行爱好者整理出北京——莫斯科铁路之游全攻略:

周亦扬

来源:知乎

1、列车选择

K3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

“K3次列车水牌”

每周三上午11:35分从北京站发车,下周一下午14:00左右到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利火车站,全程公里,经过三个国家,耗时五天左右。

K3的特色

车上的乘务人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爷们,会穿着布鞋搭着毛巾饶有趣味地和你聊天,蛮有意思。

由于中蒙之间火车的轨距不同(中:mm,蒙俄:mm),所以列车会在二连浩特的边境车站进行换轨作业,到时候你可以看到。

由于边境生鲜食品管理的缘故,列车会在不同国家加挂不同国家的餐车,你可以体验到不同地方的饮食特色。

在蒙古境内你可以看到很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你也可以感受到乌兰巴托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城市。

历史上的中俄火车大劫案就是在K3上发生的呢!有一部电视剧,(貌似叫《别了,莫斯科》)就是在这列火车上拍摄的。

2.旅行证件和车票的准备

由于K3次国际列车要经过蒙古,需要蒙古国的过境签证。我强烈建议已经有护照的你在出发前一个月着手准备。证件办理还是比较复杂的,我研究了好久才明白最佳的办理过程:护照——俄罗斯签证——车票——蒙古过境签证2.1俄罗斯签证

这或许是我见过最无奈的签证之一了,因为你必须找代理(注意,是“必须”)。原因就是俄罗斯方面要求所有旅客提供俄罗斯对外部门或是在俄罗斯注册的旅行社所出具的邀请函(去哪里找啊!)。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找到当地的旅行社让他们代理,费用大概在-元左右。

2.2车票

在出发之前你恐怕还真的要为车票问题跑一次北京咯!车票一定要到北京旅游大厦一楼的国际列车车票销售处购买。有点尴尬的就是他们只接受现金付款的方式。

“卧铺票”,摄于郑州(与现行的火车票不同,

国际联运采用了传统的车票体制:

乘坐区间+卧铺票一起方可登乘卧铺车厢)

2.3蒙古过境签证

这份签证就可以自己前往位于建国门的大使馆进行办理。需要的文件是:车票的复印件,护照,登记表格等等。详情可以上大使馆的网站进行查看。过境签证次日取证的价格是元左右,不着急的话可以等一个星期,那就只要元了。貌似只接受银行转帐呢。注意,蒙古签证不负责邮寄,必须本人凭有效证件到大使馆取。

2.4其他证件

如果你有国际认可的健康证(小黄本,小红本)的话请一并带着!蒙古国的边境检疫有的时候会卖个萌问你要,没有就会罚款......一般情况下求列车员帮个忙也可以过去,但是如果有的话尽量带上吧!

3.旅行准备

3.1食品

坐一周的火车毕竟不是开玩笑的,所以请带上些能放的吃的,如泡面,火腿,咸蛋等。

由于在乌兰巴托和俄罗斯境内的大车站都可以买东西,所以不要担心后面买不到。许多国内食品也可以在二连浩特的免税商店购买。

“自行制作的列车午餐”,摄于K3次国际列车

3.2衣服

如果要夏天出发,那么请你带上一件薄棉袄,一条小围巾。这可没有说俄罗斯有多冷,这只是为了防止列车在乌拉尔山区的时候遇上雨天。

“老爸好冷”,摄于巴拉宾斯克车站(这里并不是乌拉尔山区,当时大约10度左右)

3.3生活用品

一定要带一把刀!防身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切香肠,面包和奶酪;带一小撮盐,可以以最高礼仪欢迎自己到俄罗斯(我就这么SB地干过......);抹布,上车前把包厢前的窗户擦干净哦!

3.4药品

发烧感冒等常用药。一般列车上的饮食还是很放心的,但也请准备好相关药物。准备些防蚊虫叮咬的药,因为在草原上会有小虫子呢。

4.开始旅行

4.1北京——二连浩特

其实检票的过程和国内的列车都是相同的,你拿好车票证件就好。在候车室里的时光可以用来和周围的老外们聊聊天,兴许你能够找到同行的伙伴呢!擦好车窗,找到位子,拿着新的床单被罩好好整理床铺之后车子就准备开动了,我们前往第一站张家口南。事实上北京到张家口的所有列车都是从西边绕行丰沙线(丰台——沙城),一路也是北国的大好河山,其中很多小车站让我想起了铁凝《哦,香雪》里面的片段~

“丰沙线上的列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上下行分开的方式很适合山区线路,这也就造成了一地两站的有趣现象:官厅官厅西)

在到达张家口之前乘务员会发放国内段的餐券,根据不同铺位会发放午餐券和午晚餐券。请不要指望国内段的饭有多好吃,只是管饱啦。餐车的设计也是充满了苏联式的风格,吊灯配着窗前的一朵小花很有艺术感~

“餐车的窗”,摄于K3次国际列车(国内的已经餐车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摆放了)

过了张南列车开始爬坡,走上内蒙古高原。首先列车会经过一条非常长的隧道,然后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哦,上了高原!

“初入内蒙古高原”,摄于K3次国际列车(真的是眼前一亮哦!)

整个下午列车就会在这样的草原上奔腾,此时已经没有开空调的必要,打开车窗就是清凉的自然风~到了傍晚时,列车经停集宁南站。在到达朱日和之前太阳应该就已经开始缓缓落下了,斜阳透过车底的缝隙找到另一端,你可以看到火车轮子在大地上留下的影子!晴天的火烧云更是充满魅力!

“绿皮车的轮廓”,摄于K3次国际列车(旁边轨道上的绿皮车还顶着一朵朵蘑菇头)

大约到了夜里,火车渐渐在边境站二连浩特停下来。火车进站时会响起《歌唱祖国》的音乐,边防武警也会在站台站岗。等到国内段的旅客全部下车之后,中国边检就要上车验收护照。工作人员会把护照收下去统一办理过关手续,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填写蒙古的入境申请单。

“安静的绿色”,摄于二连车站(边境车站总是有些神秘的气息,在人们都散去之后,车站又重新陷入寂静之中)

到重新上车时可能旁边的包厢又来了新的乘客(我遇到了内蒙大叔老陈)。此时大约已经凌晨,但是列车还要行驶过几十公里的黑暗国界。短短几十分钟里我没有看到任何灯光,有的只是偶尔在铁道边站岗的士兵。睡眼惺忪中一个黄色的光点突然出现。啊!蒙古国徽!接下来就是蒙古国的奇妙旅程!

4.2扎门乌德——乌兰巴托——苏赫巴托

黑暗中的蒙古国徽又让车厢里的乘客们兴奋起来,大家翻出自己的旅行证件和海关申报单,兴冲冲地准备迎接这个新的国家。然而蒙古的边境站扎门乌德就没有二连浩特那样有趣,反而多了点阴森的感觉。乳白色的灯光下站着一队队的蒙古士兵,禁止乘客在边境审核之前下车。

“黑夜中的蒙古国徽”,摄于扎门乌德车站(蒙古使用的文字已经是采用西里尔字母的蒙文,

但是在发音和阅读上仍然和内蒙古的一致)

乘务员此时会把车厢内的吊顶灯、空调出风口、卫生间水桶全部拆卸下来供蒙方人员检查是否窝藏了什么违禁品,我们的行李柜也会被打开查看,但是并没有人要求我们开箱检查物品。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位穿白大褂的蒙古汉子上来问我要卫生证.......(谁会带哪种东西!)旁边的老陈和列车员赶快跑过来说他们很健康!老陈会一点蒙语,还拿着他的俄罗斯户口本吓唬他们,最终过关。这里要再介绍一下蒙古铁路。蒙古铁路的干线只有南北纵贯线路一条,其他支线也大多都是在苏联控制时期修建的。在蒙古独立之后,俄铁依旧掌握着蒙铁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成为了大股东。所以无论是机车还是轨距都是采用俄式标准建造。一夜无事,列车驶上蒙古国的已经六个多小时,太阳出来后你会发现南蒙古的土地是多么的荒芜,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偶尔几个小车站也都是矗立着零零散散的几棵树。渐渐的,火车慢了下来,我们来到乔伊尔车站。

“铁路和草原”,摄于K3次国际列车(基本上一个上午都是这样的景色,跑到车厢尾部感受飞驰的列车吧)“蒙古餐车”,摄于乔伊尔车站(不知道是为了保留传统还是增添气氛,这时候车厢上又出现了传统蒙文)

到了去传奇的蒙古餐车的时间了!为什么说这个餐车很传奇呢?因为它真的像宫殿一样!全木质的雕刻,墙上挂着蒙古的绘画和手工艺品,所有的座椅都是实木雕刻而成的。菜品如何呢?我个人感觉还是挺满意的,如果按照官方汇率来算一份三明治15元,一份炒饭20元,茶10元。

“抖M鸡蛋炒饭”,摄于K3次国际列车(现场制作的炒饭热腾腾,很有食欲,配上热茶更好)“抖S三明治”,摄于K3次国际列车(热腾腾的煎蛋,话说我去洗手的时候透过窗户

看到大厨在很认真很认真地洗黄瓜,放心不少)

酒足饭饱之后就可以在列车上乱跑了,我找到了另外一个车厢的意大利厨子奥利莫还有加拿大姑娘克莱尔一起打德州扑克,赌注是花生米。

渐渐的我们在车窗里看到了城市的影子,小蒙古包一个一个的冒了出来,还有几座烟囱出现。但此时距离我们抵达乌兰巴托还有半个小时,而列车也没有减速的意思,所以我们也没多在意。可是这样的景色一直持续到我们正点抵达乌拉巴托,可见这个城市有多大!听老陈讲乌兰巴托几年前最高的建筑是四层高的大商场,中国人援建,近几年才有六七层高的楼房出现,真是有趣。列车会在乌兰巴托停65分钟,大家都背好装备,准备开始小型的城市探险。

“纪念机车”,摄于乌兰巴托火车站(或许成承载了俄铁的传统,蒙古的大车站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机车。

这些机车或许为这座城市有过突出的贡献。

在现在东北的很多车站也都能看到,

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的火车站也能有这样有趣的东西)

“首都!首都!”,摄于乌兰巴托火车站站前广场(人家的首都~,别和北京站比啊~)

你或许会奇怪:怎么可以出火车站呢!啊哈,是这样,俄铁和蒙铁一样,没有安检,没有检票口,没有候车室,你就是拿着车票到车门口检一下就好啦!又因为这是中国的火车,你刷脸就可以上车(羞)。附近能够逛的没什么好地方,车站里有卖熟食的,建议买一些蒙古烧饼和蛋糕,预备着晚上饿了吃一点。注意!不要走远啊,赶不上车那就只能等明天的火车回中国了!

“百事可乐和蒙古烧饼”,摄于乌兰巴托站(在亚特兰大上学的人怎么能够忍受百事!!!)(如何吃蒙古烧饼?把烧饼放在前面看到的热水炉子上烤一会,不要太香哦!)

下午的旅程将会和上午完全不同。由于气候原因,蒙古北方会更加湿润,山地也会更多,真的会有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尤其是四五点左右你会来到色楞格河旁边,之后在到贝加尔湖之前她就会一直陪伴你的旅程!老陈醒过中午的酒,开始趴在窗口和我们闲聊。这位蒙古汉子曾经是个老师,后来下海做国际贸易,有两任俄罗斯太太,一任中国太太,子孙满堂。老陈吹起自己俄罗斯户口本的牛气地方,说蒙古人根本就不敢管自己,又说蒙古国政府给他开专列(事后知道因为冬天这列车上没人,相当于他的专列,笑哭)。老陈晚上又捧起酒碗,大口大口地灌,抓起牛肉,大口大口地吃,酒足饭饱后一个人跑去窗口用俄语唱起了歌。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摄于K3次国际列车(旁边的就是色楞格河了,一路下着小雨,都是清新的绿色。)

在乌兰巴托之后的这段我就建议大家不要去打牌玩耍了,毕竟这样的草原不是哪里都有的,一路上你还可以看到蒙古家庭在地上撑起小帐篷野餐的场景,心向往之。

陶醉一下午之后又到了晚餐的时间!(怎么就知道吃!)蒙古餐车在这个时候发了大招,有牛排!按照官方汇率大约90-元左右的价格,但是比国内的王品和西提不知道要值多少!牛肉很好,但大厨采用了是风干的蒙古做法,上面加上一点孜然和白胡椒,特别好吃。

“牛肉面片汤”,摄于K3次国际列车(牛肉汤配上面片,清汤寡水却别有风味)

吃完饭我们又回到车厢,却发现车厢里还是饭的味道——乘务员们开始做饭了。没错,他们可以在车上做饭!由于列车仍然采用的是老式的煤炉车,所以大家依旧可以在上面煮饭。

由于纬度比较高,吃过晚饭后天空依旧有些光亮。在俄蒙边境,土地再一次由起伏变成平坦,天上的云朵似乎也排成一行让人们拍照。一点点夕阳的光更是将整片天空映得火红。

“火烧云”,摄于K3次国际列车(壮丽的红)

苏赫巴托站在夜幕中迎来了K3次列车的到访。大家又是手忙脚乱地开始整理好床铺和行李,填好出入境卡片在列车上等待边检人员的核验。但这天晚上大家明显不如昨天那么兴奋,一个个昏昏欲睡的样子。此时的气温已经下降到14摄氏度左右,乘客们也都换上了长袖长裤。在又一次的边境黑暗线上,我探出窗外看到了俄国铁路的六边形信号灯,心中暗想:终于要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4.3多卓尔内——斯柳笛扬卡——伊尔库茨克

火车趁着夜幕到达了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边境车站多卓内尔。过关时俄罗斯的边防部门还要拉着黑贝上来到处闻一闻,也要拆下空调、吊顶灯等可以动的列车设施,边防人员也会打开行李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边检部门可以在列车上完成所有手续,不用将护照收回统一查验。这恐怕要归功于人家的无线通关系统了,好厉害。在多卓内尔,火车要换上新的餐车和机车,所以大家都跑下列车到站台上去散步。因为列车的卫生间在这之间不开放,很多人都会跑去车站的洗手间。但是,俄罗斯的厕所并不是免费的!20卢布一位......

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火车站的卫生间凭车票是可以免费进入的。(连跑了半辈子车的列车员都不知道!多亏老陈)给大家安利一下哈!这天晚上老陈并没有睡觉,一直在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隔壁的加拿大老姑娘套着近乎,诶,两点就要在乌兰乌德下车了还不放过这一会,蒙古汉子!不管怎样,别了,老陈!一夜无事,简断捷说。第二天很多人都是在一声惊呼中睁开双眼的,没错,贝加尔湖!

“初到贝加尔”,摄于K3次国际列车(贝加尔湖是那种澄澈的蓝,而岸边又是灌木清新的绿)

在初中的地理课上学过贝加尔湖是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但这一次才真正体会到贝加尔的壮丽。火车一边是山,一边是湖,那样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个时候最佳的观景点应该是餐车:两边的风景都可以看到!再加上已经到了晨午合餐的时间,大家赶忙去餐车吃点热乎的吧!(请不要担心这样的美景稍纵即逝,你有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来享受贝加尔湖的美丽!)俄铁的餐车也十分有特色,所有的椅子上都有铸铁装饰,就连乘务员也是胖胖的俄国大妈!

“煎蛋饼”,摄于K3次国际列车(蛋饼里面加了香肠碎和洋葱,而且是连着小锅一起端上来,很烫!)“红菜汤”,摄于K3次国际列车(按照北京莫斯科餐厅的说法,红菜汤因为其颜色,一直是苏联国宴的头菜。

汤底是鸡汤,上面白色的是酸奶油,高脂请注意!)“配牛奶的第二个蛋饼”,摄于K3次国际列车(貌似用的是小花猫牌牛奶-老爸神翻译-,

同时还会有免费的面包和奶酪端上来)“俄铁餐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很好的铁艺。另外绿衣服,绿围巾的便是我了,说翘臀的放学别走)

现在我想聊聊这一路上的餐车了。我在空闲时间一直奔波在祖国的铁路上,很多时候也都是在餐车上吃饭,但是全国那么多餐车中,我真的只见过成都局的T57(撒花!)和郑州局的K(撒花!)会在点餐后制作菜品,大多数都是像打饭一样提前制作完成的。(毕竟还是见识少,勿喷)这样的味道会差很多.......但是在这趟列车的蒙铁和俄铁餐车上所有的菜品都是现场制作,点赞。

吃完饭又回到自己的车厢开始咔咔地拍起来。在乌兰乌德之后列车驶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正线,而这条俄罗斯铁路的命脉必然是全电气化的,所以在拍照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电线干扰,建议把镜头拉低,在最靠近岸边时进行拍摄。或者是在弯道上将火车和湖水都拍进去。

“一叶扁舟”,摄于K3次国际列车(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对面的山越来越近,列车即将抵达贝加尔湖的最南端-斯柳笛扬卡)“山-水2”,摄于K3次国际列车(这个弯道正好使得构图刚刚好。)“下行编组站”,摄于K3次国际列车(在斯柳笛扬卡之前会有一座小型的编组站,你也可以看到电线有多么繁杂。)

看了一上午的翠绿湖蓝有的时候也真的有点疲劳,但是在正午列车就会停靠在贝加尔湖的最南端——斯柳笛扬卡。这是一座蛮有意思的小城,湖边有很多教堂可以去观赏,更重要的事这里是环湖旅行的起止点。对于一个火车迷来说,这座车站是最棒的了!《孤独星球》上形容它是“过分豪华的小车站”。

“过分豪华的小车站”,摄于斯柳笛扬卡火车站(年由花岗岩搭建的小车站非常华丽,站台上也满是鲜花和小草。)

“短途客运列车”,摄于斯柳笛扬卡火车站(这些火车被乘务员们戏称为小火车,他们的个头也的确不大)

在斯柳笛扬卡之后列车再一次开始爬坡,走上中西伯利亚高原。一路上可以看到下山的重载列车一般都采用两个机车一头一尾的连接方式,保证安全作业。不到下午列车就进入了伊尔库茨克的市区。首先还是要经过伊尔库茨克大桥。伊尔库茨克,列车员们也会亲切地称她为伊尔库,是中西伯利亚的重镇,车站也很大,停留时间久,大家便跑出站外四处游荡,我还真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

“军列”,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俄罗斯的军列还保持了原有的墨绿色,站台的尽头也恰好通向军事运输站,

照片中可以看到旁边的军用卡车)“伊尔库茨克的牵引机车”,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曾有位高人说过“每个机车都有表情”,那这个也太萌了)“拖拉机”,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车站,所有的行李车都是拖拉机,

说不定生产它的工厂还造过坦克呢!)“邮箱”,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站前广场(俄罗斯邮政的效率很让人遗憾,但是邮箱,邮票,明信片却都很漂亮)(俄罗斯目前貌似依然存在火车邮局,俄语熟练的同志们可以尝试要一个火车邮戳!)“格瓦斯”,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站前广场(黄色的篷子里便是成罐的格瓦斯,战斗民族的饮用方法果然不一样)“有轨电车”,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站前广场(样子跟多伦多和波士顿的电车好像!)“重载货运列车”,摄于伊尔库茨克站(五机重联的机车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哦!)

到伊尔库,我们的旅行就已经快要过半了。但是更多美丽的景色还都在后面的高山密林之中。我们和隔壁的加拿大姑娘一起用格瓦斯干杯,期待着下一站——集马!4.4集马——马林斯克——新西伯利亚

列车离开伊尔库的时候还是正午,天气非常炎热,大家都把车窗放下来。吹着小风就着格瓦斯慢慢地品味着下午的时光。然而我们要抵达的下一个车站却有着让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害怕的名字——“冬天”。没错,集马(Zima)的本初意思就是冬季,这也使得很多人在冬天并不喜欢这个地方。(LOL)但是对夏天的旅行者说,这里绝对美妙:凉凉的风,古老的城堡,漂亮的机车。如果能在集马多停一段时间,我们的旅行会更有趣。

我也是在集马车站通过随车的翻译帮助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张俄罗斯火车票: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临时旅客列车。奥利莫看到我的火车票好兴奋,他说明天要在新西伯利亚买一张。

“集马的小碉楼”,摄于集马火车站(似乎在每一座火车站都会看到类似的碉楼,据说是二战时期为了保护铁道安全所修建的,不过也有人说上面可以放蒸汽机车用的水鹤)

“集马的纪念机车”,摄于集马火车站(这样精美的涂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很有老式Co-Co电力机车的感觉)

“高兴的奥利莫”,摄于集马火车站(担心没办法洗澡的朋友们请看看他吧~出发前因为一直在火车上也没洗......

看过照片,剃了胡子还是小清新)

短短的三十分钟时间火车又要开往下一站。吃了几天餐车的我们摸摸口袋里的卢布还是决定在包厢吃面包吧!晚餐过后来了风暴,整个天空都变成了怕人的紫色。但是风暴过后又是壮丽的火烧云!

“紫色天空”,摄于K3次国际列车

“新涂装!”,摄于K3次国际列车(远处的夕阳映照在列车上,似乎又给腰线画上了血红色)

这一天晚上我又跑去隔壁的车厢打德州扑克,但还好赢了几局吃了一点花生米(撒花!)。之后奥利莫拿出了他在集马买的俄式扑克(貌似没有1,2,3),大家没人会玩于是就凑合着打起uno。第二个在俄罗斯的夜晚十分平静。简断捷说,第二天早上便没有什么惊喜,天气略有些阴沉,气温也低。对面一直有漂亮的机车通过,我也趁机拍了几张。

“呆萌机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又是彩色的盖子)

下午经过泰加,列车就到达新西伯利亚火车站。新西伯利亚是西伯利亚的首府,更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车站是淡绿色的华丽宫殿,就连地下道的入口都十分经典。车站外面有个放着旧式机车的玻璃房子也很漂亮。

“华丽的车站”,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果然是俄罗斯的大城市呢!)“老机车之家”,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老古董摸不着啊!)“下个区间的机车”,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上面的logo很好看)“似曾相识”,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在蒙古见过类似的涂装啊!)“向老同志致敬”,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城市的英雄,号机车)

4.5巴拉宾斯克——秋明——叶卡捷林娜堡——亚细亚边疆

夜幕降临,从新西伯利亚换上的新机车似乎也有些疲惫。这个时候列车来到了机车之家巴尔宾斯克。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巴尔宾斯克是机车的中转点,很多火车头都是在这里进行维修。自然,这里的站台上也到处都是纪念机车的身影。当然更不会少了手扶拖拉机斯基。

“手扶拖拉机斯基”,摄于巴拉宾斯克车站(昨天被《手扶拖拉机斯基》洗脑了......后面的小超市也真是应有尽有。

另外在俄罗斯的火车站竟然可以横跨股道,太吓人。)“纪念版电力机车”,摄于巴拉宾斯克车站(小科普:在这幅图中如果列车依旧在运转,那么它正驶离我们。

原因就是它升起了后受电弓,向相反方向行驶)

列车在巴拉宾斯克停靠半个小时左右,我和车上的大家便开始了无休止的自拍和互拍。在这里我也学到了最好的拍摄姿势:一只手拉着上车门的栏杆,另一只手指向前方(用中指和食指)做发车手势。如果带上小围巾又有风的话那便有些站台泪别的感觉了......又到了晚上,这天大家都好累,又加上气温下降,所有人都躲到包厢里早早休息了。我也留了个小心思定好六点半的闹钟蒙头睡去。六点多一点,我催促老爸赶紧起床。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秋裤发源地——秋明!不知是几年前被哪位公知安利说秋裤是毛子哥们根据李森科的理论制造出祸害中国人和朝鲜人的东西,而秋裤这个名字的含义是“秋明裤厂制造的裤子”。大概意思是毛子哥们为了防止中国的士兵夺回北方领土,他们故意向中国北方人出口所谓的“健康裤”。那么几代人穿着秋裤下来会丧失抵御寒冷的能力......这个奇怪的文章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以至于我也不敢穿秋裤......言归正传,到了秋明天气就开始冷起来,我也围上了小围巾,老爸也穿上了秋裤(哭)。正是因为秋明的前面就是乌拉尔山区,很多列车都要在这里进行编组。所以秋明也是一个重要的编组车站。

“繁忙的编组场”,摄于秋明火车站(为什么编组场也要电气化呢?)“站台尽头看不到莫斯科”,摄于秋明车站(站台尽头居然,还是站台)

从秋明出站的时候天空已经布满阴霾,随着列车不断接近乌拉尔地区,气温也在逐渐下降。连平时只穿一件短袖的奥利莫(见上图)也穿上了厚厚的冲锋衣。在奥利莫找我来的路上他发现九车的温度异常的高,后来才知道是列车员感觉太冷了于是开始烧暖气......注意,这可是七月啊!之前我曾经从百度百科上了解到K3一年中有八个月要烧煤,但是在七月生火也有确实让人意想不到。你一言我一语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九车的好,乘客们抱起毯子跑来就坐,列车员也欢迎大家挤热乎。这个时候我也发现了其他几位有趣的旅客:常年要往返中俄却因为幽闭恐惧症不能坐飞机的老乡陈阿姨,上海旅行团的怀旧老人们,吃厌了餐车的北京大妈,第二年要去美国读高中的小姑娘等等......我们坐在一起聊起了下一个车站——叶卡捷林娜堡。来到俄罗斯你可以不知道叶卡捷林娜堡,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叶卡捷林娜女皇。在行前读过的《大国崛起》中详细介绍过这位女沙皇的故事。一般大家都认为她是彼得大帝之后最伟大的沙皇领袖。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正是以她的名字命名。既然是大城市,车站的建筑自然非常华丽。豪华的屋顶装潢,宏伟的站前广场......我冒着小雨开始了新的车站探险。

“叶卡捷林娜堡火车博物馆”,摄于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博物馆由老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改造而成,图片上你可以看到铁路工人的雕像,这也是我看到非常漂亮的火车站之一)(在老火车站的处理方法问题上,我一直认为将他们改成铁道博物馆是十分智慧的选择。目前我国的铁道博物馆并不是很多,而像郑州这样由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没有主管机构来牵头保存铁路文化。非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站前雕像”,摄于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旁边的小朋友和雕像比起来是那么渺小~)“马上开车!”,摄于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看到北京用俄语怎么写了么?莫斯科的写法也有些不同,其中的西里尔字母c发英文字母s的音)“送别”,摄于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我对于这种场景简直没有抵抗力......快放出BGM《斯拉夫女人的送别》)

我也送别了对面列车上要去远方的陌生人。列车继续向西奔驰。到了一点钟左右,所有人都拿起相机等待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公里的里程碑,那里就是欧罗巴的起点,亚细亚的边疆!

“亚细亚的边疆”,摄于K3次国际列车,西伯利亚大铁路千米里程碑(在陆地上跨过大洲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旅行体验。当大家在国际旅行甚至洲际旅行都选择飞机的时候,尝试慢下来,感受这样的一份惊喜吧!)

似乎到这时我才感受到火车旅行的另一层魅力:我们用车轮去感受铁路线上的每一公里,我们用双眼去观察这个伟大国家的每一寸土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欧洲的领土,而这张照片更是我今生难以忘掉的回忆!欧洲,我们来了!莫斯科,我们来了!4.6基洛夫——下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

怀着对红色警戒中基洛夫空艇的热爱,我呆到了夜里一点等着列车到达基洛夫车站。但是窗外却一片漆黑,只有售货亭还发出微微的光亮,模模糊糊依旧能看到亭子里俄罗斯大妈打盹的样子。在这么冷的晚上我也不愿意在下面多呆,抖抖肩膀赶紧爬进被窝,期待着明天到达终点站——莫斯科。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列车迎着晨曦到达下诺夫哥罗德车站,此时列车距离莫斯科只有千米了!列车员们在这个时候似乎也开始放松起来,大家在站台上抽烟打趣,又拿对面的俄罗斯小火车开起玩笑,说还不如北京地铁。

“下诺夫哥罗德的晨曦”,摄于K3次国际列车(因为俄罗斯纬度较高,所以六点多的光线已经十分充足)“乘务员们”,摄于下诺夫哥罗德车站(国际列车乘务员的铁路制服和国内的乘务员也有不同)

我看到押送车上有两位老夫妇在准备自己的午饭,男人削着土豆,而女人则洗着黄瓜。我向他们挥挥手,他们也很开心的冲我微笑。这时,老太太似乎想起了什么跛着脚走回车厢,不一会她手里攥着什么东西走了出来。老人很艰难地撑着梯子爬下列车,慢吞吞地走过站台,又再次翻下站台。当她踮着脚尖敲我的车窗时我才发现她手中攥着的是一支圆珠笔——她要送给我一支笔做礼物!我十分惊奇地收下了这只塑料圆珠笔,又赶忙掏出口袋里的俄式扑克要送给她。可能是两个人在路上走了太久,老人对扑克十分感兴趣,但是她似乎又感觉扑克过于贵重,于是又慢慢地走了回去,小心地抓着梯子努力爬上车厢,又拿出一支圆珠笔来。但就在这时我们的列车开始缓缓移动,老太太站在站台上有些不知所措,想跑却又赶不上列车,慌张中她只能再次挥手,我也只能挥舞起那支圆珠笔向她告别。

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语言不通的我第一次感受到陌生人的友好。蓦的,我想到了课本上朱自清的《背影》,刚才那场景像极了朱自清父亲爬月台的某个瞬间。4.7莫斯科

过了弗拉基米尔列车距离莫斯科已经只有不到公里,这也到了同行的旅客们说再见的时候。

“莫斯科!莫斯科!”列车还未停下车里旅客就已经开始惊呼。像任何火车一样,大家大包小包地打好行李排队准备下车。大家兴奋地望着周围的俄式建筑——“哦!这就是莫斯科!”一位戴着礼帽的中国老人在站台上和到达的乘客依次握手。老陈告诉我说这老头是早年间来莫斯科留学的学生,后来就一直呆在莫斯科。每一次有K3来时他都会前来迎接中国的旅客,每一次的握手或许都是给自己半个世纪的乡愁一份温暖的慰藉。午后的阳光灼热,列车的引擎轰鸣,广播里响起了《斯拉夫女人的告别》的悠扬旋律。在站台上,我们也告别了一路上认识的各位朋友。我背上书包,提好箱子,在六天的火车旅途之后,一对中国父子就这样踏上莫斯科的红色旅程!

“莫斯科!”(我在这呢!)

*作者介绍:周亦扬。知乎

周亦扬,机械工程师,铁路旅行者。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赞赏

长按







































利多卡因乳膏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