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千里路云和月——疫后内蒙古边境行纪实 参考消息网6月18日报道(文/殷耀张云龙于嘉勿日汗)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由此出境,开启上万公里旅程。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周边,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牧人。一次次互利互惠的友好交往在这里传承,让“亲诚惠容”理念付诸实践。 这些就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边境地区。长达公里的边界线上,既有繁华忙碌的口岸城市,又有策马奔腾的广袤草原。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内蒙古边境各地在持续发展中,正绽放出多样光彩。 6月12日,蒙古国从中国购买的双层电动巴士由内蒙古二连浩特陆路口岸出境。(郭鹏杰摄) 跨国“云授课” 生意网上做 蒙古国驾驶员手把装满中国商品的“嘎斯69”方向盘,在出境通道等候查验,这些装饰各异的车辆常常排成一条长龙,成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一道独特风景。然而今春以来,这样的情景几乎看不到了。同样,在中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也比以往少了许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出于防控需要,中蒙、中俄暂时关闭陆路口岸旅检通道。在与俄蒙交界的内蒙古边境14个陆路口岸,人员出入境有了一定限制,但跨国“云交流”依然紧密、热络。 早上8时,家住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的呼思登打开电脑,开启远程教学软件。透过电脑屏幕,他一边聆听中国老师的课堂要求,一边迅速翻开中文课本,跟着老师用标准的汉语朗读课文。 呼思登是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外国中小学生部的留学生,疫情推迟了他期盼已久的新学期。为保证蒙古国留学生“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开展线上直播“云课堂”,为蒙古国留学生提供跨国线上授课。 3月上旬以来,蒙古国留学生虽无法坐在熟悉的教室里上课,但绝大多数人每天都能准时相约电脑或手机屏幕前。 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包秀华说,学校对蒙古国留学生采取线上直播授课答疑、线下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各科教师用直播平台讲授汉语、数学和英语等课程,对留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通过网络、电话答疑解惑。 据二连浩特市教育科技局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组织8所中小学校通过“云课堂”,为在读的多名外籍留学生提供线上直播课程。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4日,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交易区中方边民互市贸易有序恢复。当天,近名满洲里边民进入园区,交易额达50万元。 长期生活在满洲里的俄罗斯人维多利亚,在互贸免税交易区经营着两家俄罗斯手工艺品精品店,这几天客流量逐渐增大。眼看着一些皮具和套娃快卖光了,一有时间,维多利亚就与丈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