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智库产业新体系

智库产业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识资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的集中体现。其目标是针对国家战略的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企业重大决策的实施以及区域人才短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技术和制度后发优势培育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研究、创新,提出解决方案,带动一产、提升二产、促进三产。

智库产业以智库为载体,以智库产业示范区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于国家政策制定,节约区域战略成本和政府执政成本,因地制宜,引领集聚高端产业,成为区域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库产业体系构造主要是以三产高端行业为智库产业主导产业;其外延体现为各类智力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包括第一产业中以品牌建设、绿色生态、高质量、高价值为特征的现代高端示范农业,第二产业中以集约、集聚、循环发展为特征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打造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五链融合”的产业新体系是智库产业成功的关键。智库产业区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智库机构,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五链协同”的本质是市场导向、企业主导。因此,京津冀智库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五链融合”,提高创新活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构建以“智库+”为核心的智库产业新体系,即“智库+政府决策”“智库+高端人才”“智库+高端产业”“智库+金融市场”“智库+科研应用”,由此形成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科研应用创新驱动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

(本期编稿:刘一诺)

推荐阅读

《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智库产业或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于今候汉坡

智库产业:助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智库产业集群园区”孵化器项目库在美国成立智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沈阳”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智库专家呼吁建设“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助推国家战略智库产业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智库发展与智库产业提出

兴于开放,利于开放。从汉唐时期千帆齐发的古港口,到如今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青岛始终走在开放前沿。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启的背景下,青岛如何利用侨界资源落实好这个战略,继续在新一轮经济开放中保持领先?侨界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年8月6日,“‘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在青岛开幕,共话东亚海洋交流合作,共谋“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华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袁浩,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方利,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总编于今等7位专家,围绕青岛如何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了主旨发言。本网将于今院长的精彩发言进行了整理摘登,以飨读者。

于今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国家智库》总编

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局之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已经得到6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双边、多边和地区层面正在积极探讨如何通过具体项目加以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以“五个一”为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项顶层设计。今年3月2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发表重要演讲,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间,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的开放态势和行动等,使“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一系列国际共识。今年以来,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访活动中,“一带一路”这一关键词保持着很高的出镜率。通过高层引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认同不断提升,合作意愿持续升温。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重要多边场合,“一带一路”也成为各方共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把沿线国家粘合在一起,凝聚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一揽子合作协议。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匈牙利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有关部门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哈重大产能合作28个项目文件签署。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我国在“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培育起若干支点国家和核心团队。

一批建设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签署项目累计金额达亿美元。与印尼签署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明确项目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并使用中国设备。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一个支撑保障体系。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领导机制,出台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金融系统积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今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2.63万亿元,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沿线国家达到15个。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成为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有序参与,八方动员、协同推进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已经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第六章中,给青岛的定位是“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可见,青岛在国家的宏观战略中占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出“一路一带”战略基础上,要紧紧围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任务,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