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讲述转型故事,弘扬邮政精神”主题采访报道

乌兰察布市分公司副调研员、运营管理部经理陈胜,一米八的大高个儿,挺拔的腰板,声音中气十足。他穿着一身绿色工衣,在集宁邮区中心局生产场地时而井然有序地指挥调度工作,时而埋头分拣邮件,时而在邮车上心无旁骛地帮助装卸。过去的30多年,从普通员工进阶到领导干部,陈胜始终以这种扎根一线,脚踩泥泞的姿态定格着一幕幕工作场景。他的职业生涯像部时间卷轴,在邮政发展变迁的背景下,一帧一帧记录着平凡英雄的故事。

34年党员风范

翻看陈胜当兵时的照片,一头浓密的黑发,器宇轩昂,一派英姿飒爽的军人风范,“可不是开玩笑,我当年真是很标致的。”陈胜摸了摸头,自信的笑容溢在脸上。

不惑之年,陈胜的满头青丝就已变成了白发。有朋友说,“老陈,你去染染。”陈胜无所谓地笑笑,“算了”,沧桑的痕迹,他懒得打理,“如今,连白头发掉得都没几根了。”

陈胜的工作履历始于年,党龄34年,见证了乌兰察布发展中心从旧城到新城的建设崛起,经历了“内蒙古邮电局”“内蒙古邮政局”“内蒙古邮政公司”“内蒙古邮政分公司”的改革与转型,尝过辉煌鼎盛时期的甜和市场风云动荡的苦。

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陈胜身上那股子劲儿,“当年热血沸腾,现在体力不支了,但依然是一腔热血。”红色的党旗在他胸前熠熠生辉。

邮车司机谷雨,负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趟线邮件运输20多年,在他的印象里,“脏活、累活,陈胜总是冲在前头”。集宁邮区中心局实施包裹散件外走之前,一次性可装多个高考录取通知书的51号大麻袋,每次需要两三个人合力抬,陈胜二话不说,一个人冲到前面装卸。冬天零下20多度、四面透风的生产场地,陈胜大汗淋漓,一件单薄的衬衫,湿漉漉地粘在他身上。员工装卸加车邮件按件计费,他是无偿的劳动力。

“老陈这个人,谁都说好,做到那份儿上了。”年开始跑“呼和浩特-乌兰察布”趟线的邮车司机张珍平感慨道,“跟大伙儿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干活,没有一点儿官架子,特别接地气。”张珍平几乎每次来集宁邮区中心局,都能看到陈胜忙碌的身影,而且特别热心,车辆故障帮忙联系修理工,协调吃饭和住宿问题,只要有困难,他竭尽全力地帮助解决。

然而,对自己,陈胜却质朴到严苛。他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椅子已经焊了好几次,把手磨得掉了漆,要求低到“能办公就行”。出行一直都是公交车,生活和工作中的难处,很少和单位提及,他“已经很知足。”

年,乌兰察布分公司推行资金预算管理,适逢集宁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系统上线,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电脑操作存在困难,当时财务部核算费用时,考虑手工填单和电脑打印两种因素,手工单册和打印纸双向测算。但到年底的时候,陈胜节约了7万多元的成本费用,他告诉财务部经理庞晓丽,“手工填单全部取消了,用不了这么多钱。”

在庞晓丽记忆里,能把核定的费用节约下来,陈胜是第一个。而在平均年龄近50岁的员工群体中,如何短时间推行电脑操作,遇到的阻力,陈胜从没提过。

“如果管理层都能像老陈这样,领导省心,员工放心。他真的把单位当自己的家,只要对单位有利,一定排除万难去做。”说起“老陈”,庞晓丽言语中尽是褒奖。

多年来评优选先,陈胜把名额都让给了基层一线员工,同事说起来众口一词,“他没啥荣誉,总是服务在前,享受在后。”陈胜被市分公司授予-年度全市邮政系统“最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陈胜依然再三推让,但大家觉得,陈胜领这个奖项,最有说服力。

18年坚守网运战线

年,陈胜从邮政科调到转运科,后来担任了两年物业受理部主任,又调回集宁邮区中心局(分拣科、转运科、邮运局部分合并),从局长走到今天的副调研员、运营管理部经理兼网路运营中心主任,在网运战线一待就是18年。

如果人生重来,会如何选择?陈胜摇摇头,“再有一次机会,我不会选,因为确实太苦太累了,”他话锋一转,“如果单位安排我继续干,我二话不说,全力以赴地干好。”

38岁的陈胜,站在集宁邮区中心局狭小的生产处理场地,血气方刚,不知疲倦,56岁的陈胜,站在宽敞明亮的中心局新场地,带着一身的伤病:静脉曲张,冠心病,高血压,双手关节严重变形。他却安之若素,“算是对这么多年工作的一个纪念,”伤痛在他看来,是18年奖励给自己的“勋章”。

年,时任物业受理部主任的陈胜去包头采购办公桌椅,返程时遭遇车祸,左臂粉碎性骨折,做了整整5个小时手术。从鬼门关走了一圈,陈胜觉得人生“大彻大悟”,然而往后的岁月,他的活法依然是“自虐式”的。

接发火车邮件的十年间,上级调度部门预报火车邮件量大时,无论昼夜,他都和一线弟兄们并肩作战,忙的时候一个月回不了家,原地站着就可以睡着。作为中心局局长,他要全盘考虑火车到点、员工人身安全、邮件接卸时限、有无漏接等各方面因素,“电话一响,脑袋里嗡的一声,心跳加速,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也遭遇过几次险情,虽然每次化险为夷,但回想起来,陈胜依然心有余悸。十年的马拉松劳神费力,从那时起,他形成了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控制不住脱发。

陈胜爱人老家在二连浩特市,年岳父去世,他回过一趟,此后每逢春节,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去,陈胜独自在单位值班,整整缺席了11年。年回去后,岳母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问,“你是谁了?”

陈胜成了亲人眼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得已而为之的心酸背后,是他在无法平衡的生活和工作中,慎重考虑后的选择。然而,他收获的是和网运“战壕”里多名兄弟们同甘共苦的手足情。分拣员薛彦军说,“陈处很吃苦,对员工好,经常给大家买早点夜宵”,马智强说,“陈处是哥们儿,没挑的”,卢志兵说,“陈处平易近人”,张立新说,“陈处大公无私”。员工家里有大事小情,忙不过来都会请陈胜去帮忙,一些心里话,也愿意毫不保留地和他倾诉。

这18年,对陈胜的最大考验是耐心、毅力和坚持。为保证员工尤其是邮运司机良好的工作状态,他经常家访,了解员工的家庭情况和动态。生产旺季,他每天早晨4点半到生产场地,换上工衣装卸邮件,6点多卸完回家收拾一番再到运营管理部,晚上9点多定时到场地转一圈,然后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我也有西装革履,但是穿那种衣服去生产场地不如不去,”陈胜说,“生产科室和职能科室不一样,你得熟悉每个程序,指导员工才有说服力。你要求别人去干,自己就得做到,至于做的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但做不做是态度问题。”

在陈胜的带领下,多年来,集宁邮区中心局从未出现邮件积压、滚存问题,并多次受到区分公司相关竞赛活动的表彰和奖励。

5个月退休倒计时

年11月15日,陈胜将退二线,时间进入倒计时。退休前的双11,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后的“战役”。

乌兰察布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目前正在做新场地堆位规划、制度上墙、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系列网运转型工作。“今年处理场地大了,皮带传输机也上了,大伙儿就能轻松点儿了,”陈胜盘算着,“等到工作捋顺了,大家适应了,差不多就到双11了,圆满干完,我就该回家了,挺珍惜这段时间,越到最后越珍惜。”

过去经历的9个双11,全靠手工装卸分拣,陈胜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干不完一天也不吃饭,有员工说,“老陈疯了,打了鸡血了,岁数这么大了,歇一歇吧!”,陈胜总是说,“你们累,我也累,但是得干,人等车,不能让车等人。”办公室主任云建东回忆,他当投递局局长时,每天早晨5点,陈胜雷打不动通知他接邮件,每次洗手,需要用刷子清除指甲缝里的泥垢,因为长时间抓邮袋,陈胜的指甲盖向外翻起,右手食指无法灵活弯曲,做过静脉曲张手术的腿,布满褐色的创痕和清晰可见的血管。

年,静脉曲张病发时,右腿起红疹,陈胜以为是湿疹,不以为意,等到检查时已经恶化,必须动手术。大夫告诉他,要注意保养,否则可能引起脉管炎、肺栓塞等并发症,然而手术后20多天,他腿上绑着未拆除的防护袜,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去年,大夫建议另一条腿也动手术,正好赶上双11,“等到退二线吧,现在中心局正在改革,需要制定方案,马上又面临新的双11,来不及做了。”

回首这半生的职业生涯,有时候陈胜也会想,“这么累,图啥”,但就像凌晨4点自然苏醒的生物钟,似乎一切都已习惯成自然。谈及这些年的得与失,陈胜感慨,得与失是平衡的,生活很公平,没有什么遗憾,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中心局这帮兄弟。

和陈胜同办公室的刘成海回忆,年冬天,集宁发锡盟正镶白旗的邮车离化德县10公里处,因下大雪受阻,押运人员高英和方繁荣被困途中。当时气温达零下30多度,陈胜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化德县分公司就近安排救援人员和车辆。大雪封路,车辆无法前行,给救援造成很大阻力,救援人员徒步前往被困地段,救援过程持续近十个小时。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陈胜担心押运人员睡着,一开始每30分钟通一次电话,后来每10分钟通一次电话,直到凌晨4点人员被成功救出。时隔5年,这件事依然是落在陈胜心上的一道疤,说起来,他瞬间热泪盈眶。不论自己过得如何苦累,他都能甘之若饴,但员工们经历的坎坷,他时刻铭记。

陈胜行走半生,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在知天命的年龄,回首三十多年来时路,病痛和工作的磨砺让他早已洞明世事。然而,纵使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他依然饱含热情,在前行中不遗余力,仅这一点,就足以成为我们仰望的一面旗帜。

文字:王圆圆

视频:李志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