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在古代,中国曾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茶马古道这四条不同的线路,与世界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人民建立起积极的关系。而茶在其中,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充当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微讲坛第一期[海上看中国]第十一讲中,苏文菁教授以漫谈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茶特别是福建茶在对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 “茶神”传说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中国人将茶这一植物驯化并使之与人类生活、文明密切相关。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闽浙,至今仍有四座山被命名为“太姥”,流传着许多“太姥娘娘”的神话故事。这位出身农家的女子原名蓝姑,因为以茶为药替当地百姓治好顽疾而被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尧封为“太母”,从此成为“茶神”。另外一个传说中,这位“太姥娘娘”干脆就成为尧的母亲。 “不管哪个传说,都与两个重要因素发生关联:一是尧,这个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是茶,这是中华民族的始创。” “尧”的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而中国人把茶这一植物带到世界各地据查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闽商与日本茶道 “毋庸置疑,中国人很早就将茶融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真正成为‘国饮’则是到唐代才开始。也几乎在同时,茶也与中华文明的其他承载体一起传播到了亚洲的其他国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苏文菁教授认为,日本茶道里面,无论是早期的抹茶道还是后期的煎茶道,其实都起源于中国。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族群在中国茶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由于明朝实施海禁,迫使中国海商大量滞留海外,形成了不少聚集区,其中有一个在日本长崎,叫唐人坊。正是居住在这个区域的来自福建的海商把当时在家乡流行的功夫茶的饮茶方式带到了日本,并引起争相模仿的。 “可以这样说,日本的煎茶道与明代中期兴起的福建功夫茶有很大关系,是以功夫茶为载体、以黄檗宗为精神内核的。其代表性人物隐仁法师原就是福建福清黄檗山的住持。” 武夷山与万里茶道 提到中国茶在俄罗斯等国的影响,就要提到万里茶道。年《中俄恰克图条例》的签定,催生了一条中俄贸易通道--万里茶道。它从福建武夷山出发,途径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从今天的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境内,再穿越沙漠戈壁到达恰克图。然后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向西延伸,经过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最后传入欧洲其他国家,总长达一万三千两百多公里。 “这条和茶马古道一样以茶命名的陆上通道延续了将近两百年,已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还是一条沿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 瑞典“哥德堡号”的发现 年是中国与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了一个仿古帆船哥德堡号,沿着当年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东航行,最后抵达广州。 这艘哥德堡号的原型就是年前在自家门口触礁沉没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被打捞出水后,人们发现,其沉没的货物里有70%居然是茶叶,而且是来自武夷山的武夷茶。更称奇的是,这个武夷茶有相当一部分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清香。也因此,在庆祝中瑞建交55周年活动中,武夷茶被指定为礼茶。 苏文菁教授认为,中国茶特别是武夷山红茶进入欧洲,跟荷兰人有深刻关系,是中国海商跟荷兰商人共同协作的结果。 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茶并不是红茶而是绿茶。正山小种作为武夷山红茶鼻祖,却有可能是在某次制茶事故中意外产生的新茶种。也因此,茶农只好把它们贱卖,由闽商购运到了海外,卖给了刚刚进入亚洲海域不久的荷兰商人。荷兰商人把它带到欧洲后,卖出了非常高的价格,又返回来订购。由此,构成了从产区到欧洲的贸易链条。 “其实,茶叶能成为英国国饮,占东印度公司对东方贸易逾80%的份额,仅靠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的消费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茶真正进入欧洲人生活,是因为它在欧洲工业革命中扮演着‘推手’的角色。正是通过“teatime”或者“teabreak”,散漫的牧场主和农民转型成为守时的流水线上的老板和工人。来自东方的茶叶也正式进入欧洲文明体系之中。” 波士顿倾茶事件 在苏文菁教授看来,武夷茶或者说中国茶早已不是简单的商品,它是人类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的主角。 “当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到达北美的时候,也就把饮茶习惯带到了北美。到了年,已形成一个年消费量达90万磅的茶叶市场。由于当地茶叶走私非常猖獗,大大损害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开始对北美茶叶交易加税,并因此激起了北美人民强烈的反抗。 ”年12月,一群化妆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顿“茶党”成员,爬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船上的箱茶叶全部倾倒到波士顿河里。“倾茶事件”得到了北美各地的响应。各地纷纷成立了茶党或抗茶会,以“不喝茶”表达与英国切断宗主关系,从而成为美国独立的导火索。三年后,美国独立了。之后,在北美的文化词典里,茶叶、茶党就成了革命的代名词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年那艘船上所装的茶叶就来自武夷山。美国人以拒绝喝茶开始了建国和独立的运动,却在独立后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派出了一艘叫做‘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开始了与中国的茶叶贸易。” 茶种和制茶工艺的外迁 由于中国垄断了茶的生产和供应,欧洲人除了千方百计利用包括鸦片在内的物品平衡贸易外,还千方百计想得到茶叶种植与制作的秘密。早在鸦片战争前,英国已派出各种人等,以考察、传教、旅行等身份,秘密对武夷山产茶区进行过多次探险活动。虽然已接近核心产茶区域,但其目标仍没有达成。 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福钱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所雇,开始了又一轮的探险。在历尽千辛万苦后,他进入了武夷山,了解掌握到了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但遗憾的是,福钱所偷来的技术,却无法在殖民地印度生产出优质红茶。所以,年,福钱第三次来到武夷山,并在红茶主产区桐木关聘走了8位制茶人,连同茶树苗一起回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这批中国茶树苗最终落户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邦和大吉岭,其结果就是有了目前所谓的世界顶级红茶--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 福钱的成功,首先使红茶在英国的卖价大幅下跌,开始成为寻常百姓日常饮品,进而成为英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其次是使武夷山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 苏文菁教授认为,中国茶通过海路交易与通过陆路交易的情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还可以从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来了解,那就是世界各国对“茶”的发音。西方各国语言中具有“茶”的意思的词语的起源,主要为chya音系统和tê音系统。CHYA音系统主要由陆路传播,大航海时代以后的传播主要由福建省闽南的方言的读音“ㄉㄝ”(白话字:tê)而来。除了葡萄牙语的发音为“TSA”(主要从澳门进口茶,有粤语音调),而荷兰则主要从福建闽南、台湾一带进口茶,从荷兰输入茶的国家,则多存在“tê”的发音,因此一般认为“ㄊㄝ”音多由海路传出,也造成了英文中“tea”这个词的由来。在汉字文化圈外,具有“茶”这个意思的单词的语言中,不属于这两个系统的则十分罕见。以“ㄊㄝ/tê”音为源的语言从荷兰引入“茶”的国家(含荷兰的旧殖民地)就有:荷兰语(thee)、英语(tea)、德语(Tee)、匈牙利语(tea)、意第绪语、希伯来语(te)法语(thé)、西班牙语(té)、意大利语(tè)丹麦语(te)、挪威语(te)、瑞典语(te)、芬兰语(tee)、爱沙尼亚语(tee)、拉脱维亚语、冰岛语(te)拉丁语(thea);从拉丁语herbathea(茶之药)引入的有:波兰语(Herbata),立陶宛语(Arbata)亚美尼亚语印度尼西亚语(teh);从英国引入的,英国的旧殖民地马来语(teh)泰米尔语、僧伽罗语等。这些“茶”之发音实际就是从中国方言闽南话获取的。不仅如此,在西欧的语言体系里,很多关于茶的发音也都是从这种方言音译过去的。如乌龙茶,英语和西欧语言体系里就写成“wulongtea”,而为了配合闽方言的发音而拼成了“oolong”。可以说,上述这些国家大都是通过海洋贸易来跟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产生关联的。而通过陆路与中国产生贸易关系地区,茶的发音则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比如说俄语、土耳其语和日语等,它对茶的发音就来自“cha”。 “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使中国茶的影响范围更加扩大。首先是荷兰人将茶从亚洲饮品变成了欧洲饮品,然后是欧洲人如英国人、法国人大量移民北美,又让茶变成全球饮品。今天,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人工种茶,60余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普遍饮茶,茶叶已经成为惠及40亿人的健康饮品和精神享受,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via漳平新闻网新华网 漳平新闻网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