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通过实施禁牧减畜、围封转移、环境生态治理、城市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全力构建充满生机的生态绿化体系,共建天蓝、地绿、宜居的美丽口岸,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天蓝地绿,人勤气爽。”一位游客这样描述二连浩特留给他的印象。这八个字,确实道出了二连浩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特征。如果说“天蓝”是上苍所赐,那么“地绿”亦是守边戍疆的人们长期与恶劣自然抗争的杰作。

当你看完下面这些数据,你会被二连人的顽强与坚韧、执著与乐观所感动。年均降水量仅毫米,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2倍还多,高达毫米。地表无径流,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口不到十万的小城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城市水源地远在市区56公里之外。砂砾土壤、白垩纪地层,一些地段终年寸草不生。然而,就是在如此干旱少雨、严重缺水、土地贫瘠之地,全市绿化率36.5%,常住人口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面积19.78平方米,年被评选为自治区园林城市。

“以前绿化缺少规划,没有规模,不上档次。”“原来哪有这么多树啊!”“现在从林子外面经过都感到可凉可凉的。”“风明显小了,沙子也刮不起来了!而且今年的雨水也比往年多,草原也绿油油了!”正在奥林匹克主题公园晨练的老二连人向笔者讲述着多少年来绿化带给他们的享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围绕自治区关于做好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城市绿化工作作为对外展示形象,对内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克服各种困难,加大规划设计、树种选育、节水浇灌、资金保障和后期管护方面工作力度,探索干旱寒冷地区园林城市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祖国北疆绿色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多次走进农户家里,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他多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40年来的变化,给退休老干部赵生禄留下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厕所的变革,“那时候的厕所就是一个大坑,男左女右,后来有了简易的旱厕,也是挖个坑搭个木板。冬天粪便能冻到门口,让人无处下脚,夏天蚊蝇到处都是。”老人感慨地说:“现在多好,很多地段都建成水冲式公厕,不仅好看,没有臭味,还美化了环境。”

年,全市19座旱厕全部拆除后在原址上新建水冲式公厕,其中13座旱厕改建成水冲式公厕,4座旱厕因不适合改建水冲公厕,改建成移动式公厕;年,新建2座水冲式公厕,同时为部分平房区缺乏公厕地段安装移动式水冲公厕3座,安装可牵引式移动公厕1座;年,新建水冲式公厕3座;年,对全市35座老旧水冲式公厕进行改造提档升级,为55座水冲式公厕安装生物除臭机,统一交由专业物业公司进行保洁服务。

“小厕所”体现“大文明”,厕所改革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也从侧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以及综合实力。推进“厕所改革”,从细处、实处、小处着手,是口岸“大智慧”“大文明”的体现。

40年来,历届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