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市政协《年度主席及界别视察工作方案》将“助推乡村振兴,强化农牧结合、发展牧区经济,实现兴边富民”列为重点主席视察项目。今年8月6日至7日,由云淮主席领衔,率全国、自治区、我市部分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先后赴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就该课题进行了专题视察。视察坚持突出问题导向,详细了解了旗县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兴边富民成果,总结了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研究。视察结束后召开座谈会,相关旗县就课题进行专题汇报,参加视察的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云淮主席对这次视察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

总结本次视察活动,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五条成功经验加强草原保护,推动农牧融合和牧区经济发展,实现兴边富民目标,是事关乌兰察布乃至内蒙古发展稳定的宏大命题。几十年来,我市就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兴边富民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了生态安全,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总结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农牧业融合,增加农牧民收入,稳定北部边疆,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辩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草原“增绿”与牧区“增收”的关系。多年来,我市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陆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阶段性禁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措施,使草原沙化退化速度明显放缓,草原生态呈总体安全态势,生态保护压力正在逐步减轻。但与此同时,由于草原牧区往往处于偏远地带,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再加现有政策存在重保护轻发展倾向,扶持措施不足,因此牧区经济多年来发展缓慢,结构单一,牧民收入偏低。草原牧区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他们发展经济的能力。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调研,对包括我市在内的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二者不可偏废”。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是对“两山理论”的新发展,也给当前我市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扶持牧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长远来看,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应该是和谐共融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矛盾关系。草原生态环境优美,可以带动牧区经济发展;牧区经济发展,反过来可以进一步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只有牧区经济发展了,才能进一步调动牧民们自发自愿保护草原的积极性,草原生态才能进入天人合一的良性循环。但推动草原“增绿”与牧区“增收”双赢,生态保护仍要放在首要位置。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当前,我市仍然小范围存在草原违法征占用、家畜超载过度放牧、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因此保护草原的力度一定不能放松,草原生态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是正确处理向北开放与农牧区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关系。当前,我市积极推进向北开放战略,全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成效初步显现。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内部发展的关系问题,怎样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农牧民同步受益的问题被提出。能否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事关我市向北开放战略能否成功实施,也直接关系经济发展民生幸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扩大向北开放,实施外向型战略,无疑是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始终坚持。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要苦练内功,尽量把内部的事情做好,只有内部经济发展了,实力提升了,向北开放才有了根基,向北发展才会更加稳固。在实施向北开放战略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增强我市自主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步伐。要将实施向北开放战略与发展农牧区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让农牧区经济发展夯实向北开放基础,让向北开放带动农牧民增收。要出台政策,积极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投身向北开放战略,使它们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获益,进而扩大企业对外的影响力。要让广大农牧民切实理解向北开放的重大战略意义,让他们在向北开放中真正受益,使他们真心拥护向北开放,积极参与向北开放。三是正确处理农业与畜牧业的关系。我市是传统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农业和畜牧业天然具有较为紧密的产业关联,因此我市农业与畜牧业在历史上产业融合较好,相互支撑作用明显。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客观上需要将农区与牧区区别对待,政策措施的执行界线清晰,因而在一定程度人为割裂了两者的关系,使农业与畜牧业的共生兼容关系逐步削弱,两者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呈淡化趋势,越来越不利于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与畜牧业不应该是界线清晰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应该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今后,我市要在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具体措施等方面加强对农业与畜牧业融合的引导,以农稳牧、以牧促农,实现农牧业的共同发展。四是正确处理稳边与富民的关系。我市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公里,是祖国北部国防安全的重要屏障。居住在边境一带的主要是蒙古族牧民。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饮水困难、信息闭塞,边境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基础,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当地牧民收入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补贴,自身创收能力极低,因而生产生活原始粗放,几十年来面貌变化不大。原住牧民外迁倾向明显,人口流失严重,边境地区常住青壮年人口严重不足。随着老一代牧民日渐减少,边境地区成为无人区的风险越来越大,国防安全隐患加剧。边疆地区因经济萧条而成为无人区,对国防安全极为不利。在历史上,汉武帝在西域实施屯田戍边稳定西部边疆,建国后王震将军率军入疆稳定新疆形势,这些成功经验证明,边疆不能无人,边疆无人不会稳定;边疆不可不富,边疆不富留不住人。稳边与富民并非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增长,社会安宁,边防才会巩固。今后,我市要巩固边境地区农牧民的脱贫成果,进一步夯实边境地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让边境地区不输内地甚至超过内地,让边境留住人,让边境吸引人。要努力发挥边境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为兴边富民战略奠定强大的产业基础、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边境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五是正确处理蒙古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蒙古文化是由蒙古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体,包括生产方式、社会传统、哲学思维、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我市四子王旗、察右前、中、后旗是传统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文化保留较多,且特色最为鲜明。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来看,民族具有融合同化的趋势,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非一成不变,也具有逐步吸收先进文化,在扬弃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特点。蒙古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蒙古族不可避免地加速与汉族和其它民族的融合同化。蒙古文化也在受到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不断吸纳先进文化,摒弃自身缺陷不足,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当前保护和传承蒙古文化,思维不能僵化保守,而要将传承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传承。传承不是要将蒙古文化固步自封,原地踏步,拒绝接纳先进文明,而是要将其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内核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发展也不是要将蒙古文化彻底推倒重建,而是要利用新载体与先进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二、九条建议1、积极推进草畜平衡、水资源利用补给平衡,实施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实现水资源、草原资源利用与再生的平衡。根据地下水可开发能力,选择沿河水资源富集地带,以户为单位适度建设小草库伦,种植优质牧草或饲草料,发展舍饲养殖,减少放牧对草场的破坏。2、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农区严格执行禁牧,牧区实行春季定期休牧,在提高畜牧业效益的同时,减轻草场压力。3、积极推行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理念,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化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企业与畜牧业企业的深度合作。4、在农区发展柠条等饲草种植,向牧区和畜牧养殖公司提供优质饲草。在牧区出现牧草减产冬季饲草不足时,鼓励农区将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可饲性农作物秸秆、马铃薯茎叶等及时青贮,运往牧区,保障牧业发展。加大牧区牲畜粪便外运力度,利用绿色肥料发展无公害作物种植,推动绿色农业发展。5、积极向上建言献策,调整边疆政策,逐步由稳定边疆向发展边疆、富裕边疆转变。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加强储水窖建设,为发展边疆经济、补充边疆人口夯实基础。6、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要充分利用地处中蒙边境最前沿的地理优势,积极与锡林郭勒盟西苏旗、二连浩特协调协作,形成向北开放集群优势,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形成前有三旗、后有集宁的总体开放格局。7、筹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收集蒙古民族文物,保存和弘扬蒙古文化。8、培育民族特色产业,如马产业、民族手工业,大力发展以蒙古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选择有蒙古民族特色的牧区,打造一批星级旅游接待牧户,建设一批品牌旅游点,开展祭敖包、那达幕等民族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在传承推广蒙古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牧民收入。9、鼓励和培育驼产业的发展,支持边境牧区养驼,建立和培育双峰驼繁扩基地。市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联络外事委员会年12月2日供稿:市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联络外事委员会编辑:尹金凤审核:董世友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