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连浩特市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创业的工作力度,助推农牧民创业,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制定和完善惠民政策,构建政策体系。制定了《二连浩特市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方案》、《进一步做好二连浩特市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和《二连浩特市支持农农牧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农牧民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大对农牧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首先,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业务。取消户籍限制,将农牧民群体纳入扶持范围,支持农牧民返乡创业。其次,为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农牧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引导和扶持更多的农牧民成功创业,不断扩大创业孵化基地规模,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户籍限制,引导和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落实各项补贴、税费减免政策和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确保有创业愿望的农牧民实现创业。截止目前,天利孵化基地共入驻93户,其中农牧民11名;民族文化创业园共入驻91户,其中农牧民16名。再次,征集创业项目个。其中,征集本土项目30个,旨在为农牧民提供更多创业项目信息,帮助农牧民进一步了解市场。发挥创业专家服务团的作用,对农牧民进行创业指导、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融资服务、开业指导、政策落实等创业服务。 三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措施,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年4月依托禹力对外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了以电子商务培训为主的锡盟民族高级技工学校二连分校,为我市更好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将农牧民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训。提升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结合“互联网+”拓宽农牧民就业创业渠道。截至目前共举办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4期,培训农牧民64人;举办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实训班5期,培训农牧民36人,通过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和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已有9名农牧民开设微店或微商,成功的运用电商创业。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成为创业成功的制约瓶颈。 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缺三难” (一)资金缺乏、贷款难。目前农牧民创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向相关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繁、周期长、额度小,农牧民没有担保和抵押,牧区土地、房产、农用机械等在法律上难以作为有效的抵押物贷到款的可能性较小。 (二)决策盲目,项目选择难。第一,创业时仅仅凭个人感觉,没有对地域、气候、交通、产品市场等进行科学评估;第二,技术问题。农牧民创业者自认为在务工领域的某个行业、某个工序流程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缺乏对整个专业技术体系的科学把握,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第三,对相关项目涉及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或者根本不了解,办理证照困难。 (三)人才缺乏、招工难。创业农牧民文化程度大都不高,自身素质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招不到、留不住,是他们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进一步引导农牧民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牧民创业工作的规划和引导。农牧民创业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加强规划和引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二是认真分析农牧民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引导和鼓励创业农牧民进入符合产业规划的领域。三是通过建立农牧民创业基地、创业园、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业街、商贸城等,既解决创业用地问题,又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集团生产、集约经营,避免创业实体的“散、乱、小”和资源浪费。 (二)完善和落实农牧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市就鼓励农牧民创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下一步建议在采取措施保证现有政策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就创业融资、税费减免、担保贷款、技能培训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并加大扶持力度。 (三)加强信贷扶持,破解创业“瓶颈”。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在本地创业的农村牧区劳动者,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10万元。 (四)建立健全农牧民创业的服务体系。一是搞好信息服务。通过完善创业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信息,让农牧民创业者了解情况,通过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实现项目与创业者的有效对接。二是搞好培训服务,把有创业意愿的农牧民纳入培训范围。组织优秀创业农牧民到市内外重点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拓展创业思路。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政府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农牧民进行现场指导,解答疑难;帮助创业农牧民与有关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以便遇到技术难题能及时求助。 (五)积极改善农牧民工创业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改进机关作风,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农牧民创业者合法权益。二是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广泛开展创业政策、企业招工信息、公共就业服务等宣传活动,加强农牧民创业观念引导力度,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