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发现我国与蒙古、俄罗斯等国的铁轨宽度不一样,每次出入这些国家的时候都需要将列车集装箱拆卸下来吊装到新的空轮轨上固定,然后由机车牵引再开出去(俗称“换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欧班列的运行效率。 既然轨距不一致导致国际铁路运输变得如此麻烦 为什么一开始各个国家,建设铁轨的时候不建成统一的宽度呢?下面小编带你来一一揭秘。 什么是标准轨、宽轨和窄轨? 标准轨: 顾名思义,标准铁轨是指毫米(等于英制的4尺8.5寸)的标准轨距。轨距比标准轨更宽的称为宽轨,窄的则称为窄轨。现在世界上大部分铁路的轨距,选用的都是标准轨。 也因为其普遍,又被称为“标准轨”或者“国际轨”,比如中国的普速和高速铁路。 说完了标准轨 我们再来看看宽轨,我们的邻国俄罗斯就是采用的宽轨 有一种说法认为 俄罗斯选用宽轨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 不一样的轨距,能够防止其他国家入侵 宽轨: 宽轨有mm、mm、mm、mm、mm等5种轨距。目前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爱尔兰等国家在使用宽轨轨距。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沙俄)选用是mm宽轨,后来苏联沿用了下来,目的是避免入侵的军队可以使用它的铁路运输系统。在二战期间的苏联保卫战中,由于苏德两国的铁轨不统一,德军的后勤物资供给不上,导致德军进攻失败,被迫放弃了夺取莫斯科的战略目标。 宽轨的优势: 可以提升运力,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增强,还使车厢内部变得宽敞舒适。 宽轨的劣势: 成本大幅增高,转弯半径也要增大,以及占地面积增大,难成主流。 窄轨: 窄轨的尺寸非常多,有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等13种轨距。 我国曾经大量使用过窄轨铁路。一般是矿山里的自备运货铁路,老百姓称之小铁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很多矿山都有mm小铁路,至今还有一些。 使用窄轨最早的国家是挪威,窄轨的主要优点是铺设成本小、曲率半径小以及车厢重量较轻,机车的牵引力相对较小,适合山区支线铁路。挪威当局正是考虑到自己国境内山脉绵延,货运量也不大,就采用了窄轨。 Q: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世界上才会存在那么多不同宽度的铁轨。那么我们中欧班列(成都)开至欧洲,在哪些地方可以换轨呢? A:小编马上告诉你,以出口到德国纽伦堡为例,目前需要两次换轨,如果从阿拉山口出境,第一次则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特克或我国的阿拉山口换轨,到达白俄罗斯后,可在布列斯特后或者马拉舍维奇进行二次换轨。 Q:那么我们过境口岸还有哪些地方会进行换轨呢? A:绥芬河-格罗杰科沃、霍尔果斯-阿拉木图、二连浩特-扎门伍德、满洲里-后贝加尔、阿拉山口-多斯提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