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报微讯(记者查娜)德·刚其木格,眉目清秀,棱角分明。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汉语,说话必带笑声。这是一个31岁的蒙古国乌兰巴托女子,一名目前生活在二连浩特的中国媳妇儿。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和儿子都是在二连浩特上学的蒙古国小孩。她不仅陪两个孩子读书,还带着14岁的妹妹留学。就在许多人认为劳神费劲的陪读期间,德·刚其木格硬是在二连浩特把蒙古族服饰店开了起来。 德·刚其木格(左一)在帮助顾客挑选蒙古族服饰的款式 嫁为中国媳妇朝克图是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父亲前往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朝克图的父亲是一名生意人,是较早一批到蒙古国淘金的中国人。年,有一位笑靥如花的女孩闯进了朝克图的生活,她就是德·刚其木格。德·刚其木格出生在乌兰巴托,一家以放牧为业,家中兄弟姐妹6人。他俩的结合,没有阻力,水到渠成。德·刚其木格对朝克图的评价是:“中国男人很贴心。” 婚后,德·刚其木格进入朝克图父亲的公司上班。不久,她们的女儿出生了,取名额格希楞。年,随着儿子呼斯楞的降生,德·刚其木格成了一名全职太太。从此,德·刚其木格德不时地来往于中蒙之间。 陪读下的商机两年前,女儿额格希楞到了入学年龄。夫妻俩毫不犹豫,送孩子到二连浩特上学。孩子小,必须有人陪读,德·刚其木格担当起了陪护重任,携儿带女,只身来到了二连浩特。 说起蒙古国在二连浩特的留学生,有个背景不得不提:据二连浩特官方统计,随着边贸的繁荣,不仅仅是做生意的蒙古国人,来二连浩特读书的蒙古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累计已经达到了多人。如今,选择在二连浩特置业定居的蒙古国人,已经超过了人,至于以租房的形式短期居留的蒙古国人,则无法统计。 额格希楞成了多蒙古国留学生中的一名,德·刚其木格则加入了蒙古国人在二连浩特的租房大军。 现在,女儿额格希楞开学后将是二连浩特蒙古族学校的一名三年级学生,4岁的儿子呼斯楞业已在二连浩特上了幼儿园。实际上,德·刚其木格刚来二连浩特是很苦的。异国他乡,初来乍到,言语不通,人生地不熟,女儿只有7岁,儿子才两岁。半年后,刚刚适应了二连浩特的生活的德·刚其木格,又把妹妹接到了二连浩特来留学。 德·刚其木格带着3个孩子,花费不是一个小数目,勤快而又独立的她便想着开个蒙古族服饰店。 没学过裁剪的老板很难想象,德·刚其木格一个人,女儿刚上小学,儿子才两岁,妹妹虽然大一点,也才刚刚上初中。除了对蒙古族服饰无比的敬仰与喜欢,一切都得现学现卖。现实有点残酷,但是热情的德·刚其木格硬是在二连浩特蒙古族学校附近挂牌开店了。 要说德·刚其木格一点也不了解市场,这有点夸张。刚到二连浩特的那半年,她除了接送女儿,照顾儿子,空闲的时候,便琢磨蒙古族服饰。她发现,二连浩特的蒙古族服饰与蒙古国的相比,不管是从设计还是颜色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她觉得,蒙古国的蒙古族服饰更有样,更有型。于是,她开始收集蒙古国蒙古族服饰的设计花样。夜里,孩子们都睡了,累了一天的德·刚其木格开始了描描画画,裁裁剪剪。大多数时候,是缝了拆,拆了缝。第一套蒙古族服饰是给女儿额格希楞做的,这套服装带给她意想不到的结果:额格希楞的蒙古族服饰在学校里引起了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白癜风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