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外资外贸领域受到强烈冲击。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进口下降2.4%;使用外资也下降明显,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8.6%。其中,2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5.6%。

进入3月以来,尽管我国疫情逐渐得到遏制,海外疫情却意外呈现大流行态势。这对本已遭遇国内疫情冲击的外贸企业来讲,形成了强烈的“二次冲击”。海外疫情爆发使得各疫情国家生产、消费大减,股市频繁震荡,尤其美股多次熔断,经济危机近在眼前。在此种境遇下,各国贸易活动明显减少,深刻影响着我国外贸外资领域:一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难得的潜在机遇。

1

这场全球疫情对我国外资外贸领域形成了六个方面影响:

一是外需减弱引发“退单潮”,外贸企业面临生存难题;

二是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出现“双调整”,疫情影响下或将持续调整;

三是跨境运输格局有变,贸易物流成本升高;

四是广交会、华交会等重要展会延期,外贸企业的重要展会营销渠道遇阻;

五是全球FDI“蛋糕”缩小,投资竞争更加激烈;

六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趋冷,产业链外迁迹象显露。

2

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国稳外资稳外贸迎来八大潜在机遇:

一是我国先行走出疫情危机,制造业优势突显,将迎来提升全球产业地位、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契机;

二是在线企业迎来海外新一波需求增长,数字贸易趋势加快,为数字行业企业提供出海契机;

三是跨境电商将获爆发式发展;

四是“一带一路”能量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五是全球疫情过后进出口或将显著反弹,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时间差”机遇;

六是金融市场加速开放,为我国金融企业带来发展契机;

七是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助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八是医药医疗、电子商务、地产、金融等细分领域投资吸引力提升,将迎快速发展期。

3

建议

一是集中解决外贸企业资金难题,帮助外贸企业渡过困境;

二是以为海外疫情国家“保供”为契机,开拓海外市场;

三是加大国际合作,协调优势资源支持企业发展;

四是根据外贸格局变化趋势,积极研判、前瞻布局,抓住新领域、新市场,促进外贸企业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

五是在疫情特殊时期,帮助合适的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两条腿”走路;

六是对疫情下一步走势开展研究,并积极做出预判,形成预案;

七是出台进一步吸引外资举措,优化环境和服务,提供引资效率;

八是加快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让外资企业依法平等享受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外资企业的投资粘性;

九是顺应疫情线上沟通模式,加强数字化渠道建设,持续不间断引资;

十是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精准发力。

一、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资外贸领域的影响

影响一:外需减弱引发“退单潮”,外贸企业面临生存难题。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北美、欧盟和东亚等重要外贸市场成为“重灾区”。这些区域的疫情国家,纷纷停工停产、加强管控,严重影响了当地市场需求,引发了我国大量外贸企业自3月中旬以来的海外客户“退单潮”,陷入资金困境、经营困境等,不得不减员裁员、甚至给员工无期限放假等,处境艰难,面临生存考验。

如果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外需持续低迷,我国外贸出口将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对从事外贸出口的企业来讲,起码在短期内将面临生死考验。未来,如果全球疫情进一步恶化,海外市场持续受到冲击,我国外贸出口将进一步承压,中小型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生存难题。

影响二: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出现“双调整”,在疫情影响下相关调整还将持续。

今年1-2月,我国对欧盟、美、日出口增速分别为-27.7%、-18.4%、-24.5%,对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金砖四国的出口增速为-22.9%、-3.8%、-13.9%、-15.4%。但与东盟贸易却逆势增长,今年1-2月,与东盟货物贸易总值.1亿元,增长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4%。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8亿元,下降3.6%;自东盟进口.3亿元,增长9%。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外贸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当前,欧、美、日、韩占我国出口市场约45%的份额,如果这些市场的疫情持续升级,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可能将出现进一步调整。加之,“中美贸易摩擦”阴霾持续笼罩,中国出口企业恐将再次受到重创,外贸订单有可能进一步大幅萎缩。鉴于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贸易结构将发生持续变化。

在外贸商品品类方面,出现分化现象:

一方面,服饰、鞋帽、箱包、户外运动、汽车用品、美妆、电器、家具等户外用品和非日用消费品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影响将伴随着疫情持续而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部分产品迎来消费高峰。根据阿里巴巴的统计数据,目前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销售较好的品类包括:健康类:包括口罩、消毒水、卫生用品等;室内娱乐健身类:包括健身设备、厨房用品、游戏娱乐、成品用品等;电子类:包括网卡、适配器、电脑、iPad、鼠标、键盘等;母婴类:包括纸尿裤、儿童玩偶等;宠物用品类:包括猫砂、宠物去污、宠物玩具等。

影响三:航运、铁运、海运跨境运输格局有变,贸易物流成本升高。

疫情之下,多国采取入境管控举措,航运、海运、铁运等跨境交通深受影响,这给跨境物流运输企业带来冲击:业务量锐减、物流价格暴涨、舱位紧张,以及物流效率降低。有调查显示,部分跨境物流企业1-3月的业务量减少了近60%。未来,随着全球疫情形势持续恶化,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物流渠道的紊乱。

空运运力骤减、价格暴涨,受冲击最严重

航空业已成为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全球航班班次大规模取消,运力骤减、舱位不足、价格暴涨、成本飙升。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美线、欧线、中东线及日本线空运价格比春节大幅上涨2倍、1-2倍、1倍和3倍左右。东南亚部分航空已飙升至此前的6-8倍。如果疫情持续,空运难题还将持续加重。

铁运运力基本稳定,价格小幅上涨,部分班列出现爆舱

在运力方面,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长安号”保持常态化运营,成为“黄金通道”。目前,中欧班列复工率达90%以上,开行量逆势增长。截至3月10日,中欧班列开行列,发送11.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和6%,其中,东、中、西3条通道以及霍尔果斯、阿拉山口、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都运转正常,没有因疫情发生滞留拥堵现象。但在价格上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幅度大致在数百美金每柜,同时,在很多大批量货物选择走铁路的情况下,铁运出现爆舱。

海运影响较小,运力稳定,价格略有起伏

相比航空运输,疫情对海运的影响相对较小,海运的价格略有上涨,但整体波动不大,甚至也出现一些海运公司降价的现象,目前大部分码头也都已恢复运营。

影响四:广交会、华交会等重要展会延期,外贸企业重要展会营销渠道遇阻。

一般情况下,外贸企业在春节过后会迎来展会季,包括广交会、华交会等重要展会,都是外贸企业拓展业务、签署订单的重要平台,是开展展会营销的绝佳契机。但受到全球疫情冲击,各重要展会已相继延期。原定于年3月1日-4日举办的第3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延期;第届春季广交会也已确定不会在4月15日如期举办。预计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国内外贸企业在展会营销方面将持续遇阻。

影响五:全球FDI“蛋糕”缩小,投资竞争更加激烈。

疫情期间,个国家和地区采取针对中国(或特定城市)人员、出口货物的限制或管制措施,使我国投资环境面临一定压力。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在全球爆发,全球FDI(国际直接投资)“蛋糕”更加缩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近期报告,预计今年全球FDI可能下降5%-15%,竞争进一步激烈,这对我国今年稳外资任务形成挑战。

影响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趋冷,产业链外迁迹象显露。

本次疫情对我国制造业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疫情重灾区和中部制造业中心武汉。根据公开信息,在国内疫情严重的阶段,受到物流运输、物资供应限制,以及复工延期影响,汽车配件企业伟福科技、空调制冷企业大金工业、运动服饰公司Asics等多家日企提出将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家,苹果公司在富士康的部分订单也已转移至印度。

以对华FDI投资最大的来源国日本为例,安倍政府已于2月份做出呼吁: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基地回归国内,附加值不高的则应向东盟等进行多元化转移。那么,如果有更多依附中国制造的国家考虑迁移,我国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将面临严峻局面。尽管目前并没有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影响从中国向外部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但对此迹象不可忽视,需高度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