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格尔到二连浩特 边陲万里行——一个中国男人的现代长征 长篇连载(43) 人不能靠先天的本能去生活,人在学习中成长起来,人生不能没有超越。 ——徐力群 徐力群.3.24-.4.25 在荒漠、半荒漠的草原上(六) 4月里,我走向锡林郭勒地区的西北部,典型草原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更加干旱的地貌——荒漠化草原。它包括于苏尼特左旗北部、苏尼特右旗的一部分以及二连浩特市这里属于草原与荒漠草原过渡类型,俗称半荒漠草原。由此向西,我走过的乌兰察布盟北部以及巴彦淖尔盟北部直至阿拉善盟的东北部,几乎全部为荒漠草原所占据。 荒漠,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地区。荒漠草原则是草原类型中最干旱、最贫瘠、植被最稀少的一种。 早春至盛夏,我面临的就是这样的草原。挺过了风与雪,迎来的是干与热的煎熬…… 从洪格尔到二连浩特 徐力群 巴图苏和在前,我在后,我们奔向洪格尔。戈壁上的路很不规范,车辙很多,行踪混乱,如果不是巴图带路,我还真有可能迷路呢! “轰——!”戈壁上飞起一群鸟,样子很像鸽子,飞的时候翅膀急速振动空气,发出“轰轰”的声音。 我忙抓起相机拍摄。在戈壁上很少野生禽兽,遇见这种被称为沙鸡的鸟,实在很稀罕。 洪格尔是位于内蒙古中北部,地图上突入于外蒙古境内的那一片土地;在赛罕戈壁西北,约公里之外。洪格尔海拔米,在荒漠化的草原上已能见到班状沙窝子出现。更多的是粗砂、砾石覆盖的硬土层,这是风成砂质戈壁。 洪格尔自然条件不是很好,这里降水少,又多半集中在冬天,所以冬天雪大,白灾横行。但是洪格尔苏木的牧民畜牧的牛、羊、马、驼共约头只,长势良好,牧民不愁吃穿。 按理说,这是很奇怪的事,但是分析一下,也有其原因。像洪格尔这样的草原化荒漠负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多畜多,洪格尔的面貌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草原化荒漠以及半荒漠、荒漠草原,自然生态极其脆弱,如果人口多,牲畜多,造成过度放牧,草场会迅速退化。其实在我从赛汗罕戈壁来的路上已经看到退化——沙化现象。洪格尔现在有多人口,占有多平方公里土地,这是一个优势。如果人口无限制增加,牲畜无限制发展,优势就会逆转,草原就会被毁掉。这是草原行政部门要时刻关心的事情。 在洪格尔苏木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即启程奔向公里外的二连浩特。从洪格尔向南,地势在下降,周围仍然是荒凉的戈壁,没有一个人影。想起从赛罕戈壁来洪格尔,真是很冒险了,巴图只陪我走了二十多公里,就把他打发回去了。接下来独自在戈壁上跑了约一百公里,没遇见一个人、一辆车,如果走错了路,真有可能越境去了蒙古,洪格尔东、西、北三面都是蒙古。如果“黑龙号”出了问题,把我扔在戈壁上,连水都没带……后果不堪设想。 二连是蒙古语“额仁淖尔”的简称,译成汉语就是“有花纹的湖”的意思。这是个盐湖,又称二连盐池,它是蒙古髙原的最低点,海拔米左右。 从年开始,科学家在二连盆地进行了大量考察和挖掘工作。现已探明,这里有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沉积物达八十多米以上,埋藏有大量的恐龙和爬行动物化石。已发掘出较完整的鸭嘴龙类“巴克龙”骨架,还有小型食肉恐龙和其他化石。二连的恐龙等爬行动物种属繁多,门类齐全,为世界少见。科学家已得出这样推断: 大约距今万年前,二连曾是一个广阔的湖泊。当时气候湿热,一派亚热带风貌。湖内水生植物和动物繁多,湖畔生长着多姿的蕨类、繁茂的苏铁、棕榈和高大的银杏。食草或食肉类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生活其间。由于地球气候变化,大约生存了一两千万年的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消亡,所有的植物消失殆尽,逐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二连湖的干涸,二连恐龙的盛衰兴亡是远古蒙古高原的缩影。 远远见到二连浩特时,我还以为是海市蜃楼,在沙漠、戈壁中忽然有了高楼大厦,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最后80公里路况实在太糟了,搓衣板式的路面,颠得我五脏六腑都要出来了。还差几公里时,摩托车的前叉竟颠坏了,望着“海市蜃楼”般的景色,咬着牙对付着进了市区。找到了住处,昏昏然睡去…… 二连浩特是个积木式城市,市区面积很小,街道和房舍也好像比别的城市小一个规格。坐上汽车,担心一踩油门会冲出城去!小虽然小,房舍建设错落有致,城建规划整齐大方,街道两旁绿树成阴。 据说,年以前,这里还是黄沙滚滚,黄羊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年,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铁路正式通车,二连成为中国——蒙古的一个国门、国际铁路联运的口岸车站。 在二连住了五天,大修“黑龙号”,去中蒙边界走访了国门,还拍摄了恐龙化石。临别时,当地宣传部门还向我介绍了石油部门在二连找石油的情况。原来10万平方公里的二连盆地,盆内沉积层内储油量相当可观;在二连浩特附近几个凹陷地相继打出了工业油流。四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油田,设计规模年产原油可达万吨。 看来二连的前景灿烂,古老的盆地或许正面临着一个“新生纪”。 |